跳转至

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

为何列出教师名字?

教务部鼓励本课结合国情和教师研究专长,因而本课也讲究研究性,是专题式教学。

因此,一方面,不少课程内容是教师的研究成果,有相关文章发表,应当署名;另一方面,这些也仅是一家之言,我们应谨慎参考。

大纲

2024年12月11日。

导论(许月)

  • 创立过程
  • 内涵:现代化强人民共同富裕、民族复兴、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。
  • 意义:民族(强起来)、Marxism(东欧剧变后历史终结论 → 科学社会主义)、世界(中国方案)。
  • 内容
    • 10明确:党的领导下 →(目标)现代化、伟大复兴 →(主要矛盾)→(布局)五位一体、四个全面 →(完成简单的之后)深化改革 →(怎样办)依法治国 →(关键)经济 →(敌对势力)军队 → 外交 →(呼应)从严治党。。
    • 14坚持(具体实践要求)
    • 13成就

党的历史使命(许月)

  • 民族复兴:近现代史、党史
  • 政党
    • 兴衰决定因素:原则与意识形态,社会基础(应对领导集体更换)、组织结构和纪律、政治行为能力……
    • 大党:人数、国际认可、自立、话语权、地区……
    • 我党的独特性:长期执政,学习、服务、创新,领导人形象,春潮涌动……
    • 消亡原因:腐败、分裂、国内外反对势力、绩效……公信力危机、腐败、素质。(《人民的名义》)

国防(申晓勇)

没听懂……

经济(申晓勇)

  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
    • 体制:制度、适应主要矛盾变化、发展、应对风险挑战。
    • 改革:所有制,大循环、大市场。
  • 新质生产力
    • 特点:新兴、未来前瞻
    • 好处:传统产业升级改造,技术赋能,降本增效;新兴产业绿色培育。
  • 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

民生(王娟)

  1. 概念
    • 古:人民生存、生活状态;今:发展机会权利能力。
    • 社会建设 = 民生 ∪ 社会安全 ∪ 社会管理。
  2. 意义
    • 地位:(历史)稳固政权,(现实)政党政治生存,(自身)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。
  3. 历程、历史(实践总结)
    • 理论基础、思想来源:传统民本、西方福利保障、孙中山民生主义、Marxism事实上谈民生问题。
    • Marxism:现实的人的需要(非宗教),以社会全面生产为保障(发展中保障、改善民生),利益合理分配(三次分配、共同富裕——系统工程。
    • 探索历程:
      1. 革命:没有精力、环境,民生(如土地革命)用来支援、服务革命。
      2. 改造和建设:工业为主,民生让步。
      3. 改革开放
        • 民生价值再审视,政策性负担(单纯支出)→ 国民经济发展出发点(重大政治问题)。
        • 系统化全面展开、规划。
        • 性质变化:生存 → 发展,政府主导 → 全面共建共享。
        • 格局保障。
  4. 今日现实(理论)
    • 成就
    • 问题

生态(王娟)

民生是重大政治问题,而需求差异性极大。生态是普惠的民生。

  • 原因:历史必然(古今中外教训),现实(资源环境约束、环境破坏严重),人民需要(美好生活、不平衡不充分),全球挑战。
  • 目标: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、最普惠民生福祉、生态系统/生命共同体、制度/法治、全球共谋(历史现实统一、可持续发展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⇒ 各国自定指标来完成)。
  • 策略:全社会观念、重点抓环境污染、保护修复、碳达峰并中和、监管考核体系。
  • 北理

政治(江大伟)

  • 民主政治常识
    • 文化通约:社会society、组织organization、政治politics。
    • 国体、政体。
  • 资产阶级民主
    • 逻辑:天赋人权 → 主权在民 → 代议制,群己(公私权利)界限,“政府是必要的恶”,法治+分权制衡。
    • 现实:制度变迁导致的路径依赖,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的个人不平等感。
  • 全过程人民民主
    • 从中国实际出发
      • 执政者逐渐积累经验、见识国情才能被选拔为领导人。
      • 地理文化大一统、多民族等国情。
      • 人际关系复杂紧密,讲“人情”,差序格局。
      • 近代以来遭遇,经济快速发展、社会长期稳定,动员、组织能力需要政府强。
    • 实质民主:少强调程序,多关注如何切实服务人民,解决问题。
    • 发展历程
      • 有机统一:党的领导、依法治国、人民当家作主。

文化(江大伟)

  • 文化自信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
    • 狭义:文化是观念、上层建筑,与经济、生态等并列。
    • 力量:熏陶、教化、激励,凝聚、润滑、整合。
    • 自信:源于传统、近代革命、改革开放后先进,连续、创新、统一、包容、和平。
    • 道路:面向现代化、世界、未来,民族、科学、大众。
  • 新时代巩固、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
    • 意义:政党前途命运、国家长治久安、民族凝聚向心。
    • 任务:Marxism指导地位(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)、特色哲学(如全过程人民民主)、舆论导向、网络空间。
  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  • 建设文化强国

大国外交(陈宗海)

  • 于我何用:留学生,外国产品、书籍、出国必修课。
  • 国际形势
    • 世界构成要素——世界形势大发展: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社会信息化、文化并存、生态一体。
    • 国际力量对比——国际格局大变革:发展中国家总和超过发达国家。
    • 国际交往——多边平台大调整:新平台,新范围。
  • 应对政策
    • 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+→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
    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+→ 核心利益
    •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+→ 一带一路
  • 落实布局
    • 共商共建共享
    • 外交总体布局
      • 方位:大国、周边、发展中国家、多边。
      • 主体:从首脑到民间。
      • 内容:经济、军事……
    • 新型国际关系
    • (目标)人类命运共同体
  • 形成思想理论(aka. 习)

中印关系(陈宗海)

超级人口大国的相处之道。

  • 历史:首脑外交引领中印关系发展七十余年
    • 蜜月(1950–1959)、对峙(1959–1976)、正常化(1976–2000)、战略合作伙伴(2000–2013)、紧密的发展伙伴(2013–2024)。
  • 现实:客观因素生成印度对华信任赤字
    • 大国实力对比、经贸、边界领土(历史遗留)、海洋权益。
  • 未来:四大特点塑造中印关系发展方向
    • 百年变局潮头
    • 特点:邻国、大体量、新兴发展中国家、活跃于多边。
    • 未来发展方向:伙伴,现代化、复兴(共识),“亚洲世纪”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