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多源感知¶
1 雷达系统与信号模型¶
Doppler 效应¶
2023年9月14日,2024年3月7日。
始终采用雷达参考系。
设 \(t_\text{transmit}\) 到 \(t'_\text{transmit}\) 发射,\(t_\text{receive}\) 到 \(t'_\text{receive}\) 接收到回波。
四个时刻,两种增量
四个时刻的先后顺序如下,注意 \(t_r, t'_t\) 顺序不确定。
flowchart LR
t_t[t<sub>transmit</sub>]
t_r[t<sub>receive</sub>]
t_t_[t'<sub>transmit</sub>]
t_r_[t'<sub>receive</sub>]
t_t --> t_r -.-> t_r_
t_t -.-> t_t_ --> t_r_
可见这里有两种增量:起止(虚线)、收发(实线)。
由物理过程,\(2 r = c\eval{t}_t^r\),其中 \(r\) 是目标反射这束光时的位置,即 \(\frac{t_r + t_t}{2}\) 时刻的位置。考查起止增量:
注意 \(\eval{\qty(\Delta t)}_t^r \neq 0\) 正是 Doppler 效应——接收的光与发射的不同,它刚好反映 Doppler 效应对周期 \(T\) 的影响。考查相对变化:
其中 \(v\) 是目标的速度。“\(\approx\)”是因为 \(v\) 应当对应 \(t_t\) 的起止增量,而 \(\Delta r\) 对应 \(\frac{t_r + t_t}{2}\) 的起止增量,多了 \(\frac12 \Delta \eval{t}_t^r\)。走停假设认为这可以忽略。
另外 \(T\) 的偏移与频率 \(f\) 的偏移紧密相关。\(T f \equiv 1\),则 \(\dd{f} / f = \dd \ln f = - \dd \ln T = - \dd{T} / T\)。故 Doppler 效应不太显著(\(v \ll c\))时,Doppler 频偏约等于
只差相对论效应的严格版本
\(\Delta r\) 对应时间与 \(v\) 对应时间之比
因此 Doppler 效应的周期相对变化
再看第二处近似。由 \(T f \equiv 1\),不用 \(\dd \ln\) 近似,严格来说是
代入得
——“走停”恐怕并不准确,这种近似只要求 \(v \ll c\)(从而 \(\Delta r \approx v \Delta t\))和 \(v\) 恒定,而与 \(\Delta r \lesseqgtr \lambda\) 之类的无关。
在脉冲Doppler体制中,这一条件正对应单个脉冲内(即快时间中)Doppler效应导致的相位差是否够大。
典型例子:脉冲宽度 \(1 \text{ μs}\),速率 \(10^{2.5} \text{ m/s}\)(接近声速),那么 \(\Delta r \approx 10^{-0.5} \text{ mm}\),远小于一般波长 \(10^{1.5} \text{ mm}\)。
3 距离分辨率和角分辨率¶
2022年3月17日。
我们讲了两种处理啁啾信号的方法——脉冲压缩、去斜。其中脉冲压缩是通用方法,去斜则只适用于啁啾信号。(两种方法的分辨率同量级,我感觉去斜更容易理解。)
脉冲压缩¶
“脉冲压缩”字面指这种处理方法的效果,让宽脉冲也能有窄脉冲的效果。(窄脉冲距离分辨率高;宽脉冲能量大,从而测距范围大)
具体实现就像某种书上的解密卡片,只有“滑动窗”平移到刚好和信号中的回波完全重合时才有显著输出。“比较是否重合”就是给两个信号内积,比较一系列不同位置的滑动窗就是卷积/相关。
去斜¶
去斜是在“瞬时频率 \(f\)—时间 \(t\)”意义上讨论的。
啁啾信号可表示成 \(x = A \exp(i 𝜑)\),\(𝜑 = \pi K t^2+ \cdots\),这样 \(\dv{\varphi}{t} = 2\pi Kt + \cdots\) 就是瞬时(角)频率,它随时间线性变化,\(K\) 称为“调频”率。
若有两个信号 \(x = (\cdots) \exp(i 𝜑)\)、\(y = (\cdots) \exp(i ψ)\),很容易构造它们的相位差:\(x y^* = (\cdots) \exp(i (𝜑-ψ))\)。注意 \(x,\ y,\ xy^*\) 的频率,其实频率差也构造出来了。(此即“差拍”)
雷达测距把位置差转化为时间差。由于线性调频,时间差可继续转化成频率差。
- 准备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基准,它满足 \(f = K t\)。(时间原点是接收机开始工作的时刻,不一定是发射时刻。)
- 回波(的非零部分)满足 \(f = K (t-t_0)\),其中 \(t_0\) 是回波前沿到达的时刻,反映目标距离。
- 作差拍,它(在回波非零时段)满足 \(f = K t_0\),频率稳定。
- 再变换到频域,\(K t_0\) 频率稳定存在了一段时间,会出现主峰;其它频率不曾稳定存在,基本没有。 因此,只要把主峰的频率记下,就可反推出 \(t_0\),从而进一步测距。
现在讨论分辨率。
设有两个目标,它们在频域各自形成一峰,(认为)两峰间距大于峰宽时才可分辨出。两峰间距取决于距离差,峰宽取决于时域宽度,即回波(非零部分)的时长。(→幻灯片 19 页)
带宽¶
零带宽的信号只有持续时间无限长的正弦波,实际信号是持续时间有限的多种正弦波的叠加,有两种因素导致带宽。
- 对于简单脉冲,主要因素是持续时间。
- 对于啁啾信号,主要因素是人为混入的各种频率。(算一下会发现 \(KT \gg 1/T\)。)粗略估计可考虑“频率\(f\)—时间\(t\)”图,把那条图线在频率轴的投影当作频带,从而带宽是 \(KT\)。
距离分辨率¶
从我们课上的论证看,脉冲压缩和去斜的距离分辨略都是 \(c/(2B)\) 只是巧合。
时间分辨率为 \(1/B\) (相当于距离分辨率为 \(c/2 × B\))是算出来的,在幻灯片11页至14页。
4 信号检测、匹配滤波、雷达方程¶
模糊¶
2022年4月17日。
距离“不模糊”指回波周期性不会有影响。
雷达方程¶
2023年9月12日,2024年9月10–11日,2024年10月9日。
信号:
- Power \(P_\text{transmit}\)。
- Gain \(G_\text{transmit}\),由方向特性决定。
- \(\sigma / \qty(4 \pi R^2)\),其中 \(\sigma\) 是 radar cross section。
- \(A / \qty(4\pi R^2)\),其中 \(A\) 是雷达天线面积。另外 \(A = G_\text{receive} \times \lambda^2 / \qty(4\pi)\)。
噪声:
- \(k_B T\)。
- Band width \(B\)。
另外还有损耗 \(L\)。
Avijit, electromagnetism - Effective aperture of isotropic antenna - Physics Stack Exchange.
Derivation of antenna aperture from thermodynamic considerations - Wikipedia.
天线面积 \(A\) 很直观,当初 Friis 很常用;但它其实是“有效”面积 \(A_\text{effect}\),现代更倾向于按增益 \(G\) 分析,与各向同性无耗天线比较——增益反映定向性和损耗。
各向同性天线是什么模型呢?天线面积越大,能流越集中于法向;反过来,各向同性天线其实就是点源。各向同性无耗天线的增益按定义是一,不过这代表的具体能流密度、天线有效面积需要计算。发射、接收是两个物理过程,对应两种定义,我们都分析一下。(按互易原理,二者总是一致。)
- 发射过程输入功率,输出电磁波,可看作热力学过程黑体辐射。Rayleigh–Jeans公式给出能谱辐射度(spectral radiance,发射物体上单位面积向单位立体角中辐射的功率的频谱密度1)\(B = 2 k_B T / \lambda^2\),于是 \(A\) 这么大的一块天线向全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谱密度是 \(4\pi A B\)。构造适当的热力学装置,可将它与 Johnson–Nyquist 热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\(k_B T\) 建立联系:前者是后者的两倍(因为极化,只有一半能量有作用)。联立推出 \(A = \lambda^2 / (4\pi)\)。
- 接收过程是点源感应平面波。注意只有近场能感应到。因为各种物理量都含 \(k r\) 项(其中 \(k\) 是角波数,\(r\) 是间距),近场的范围大致是 \(1/k\)。认为有效区域就是近场覆盖的圆盘,从而 \(A = \pi (1/k)^2 = \lambda^2 / (4\pi)\)。
上面是从 \(A\) 理解,其实也可从 \(G\) 理解。
- 将一个无耗天线从各向同性改为定向,辐射功率不变,但辐射范围从全空间 \(4\pi\) 压缩到了一个小波束。天线辐射出波束的平面角大致是 \(\lambda / l\)(其中 \(l\) 是天线在这个平面内的线度),那么立体角大致就是 \(\lambda^2 / A\)。因此与各向同性天线相比,增益是 \(G = \lambda^2 / A / (4\pi)\)。
Closest antenna to an isotropic? - Amateur Radio Stack Exchange.
以上主要是“理解”,各向同性天线其实不只是造不出来,而且在理论上可证明不存在。注意电磁波是横波,振动需用两个参数描述。假设存在一个电磁场,它在球面上处处不为零,那么就构造出了球面上的一个没有奇点的向量场,这会违反Poincaré–Hopf指数和定理。
Stationary Phase Approximation¶
2023年9月13日。
Stationary phase approximation - Wikipedia.
Via stationary phase method - Chirp spectrum - Wikipedia.
Chapter 14 The method of stationary phase - Semi-classical analysis.
若 \(x \mapsto \theta = K \frac{x^2}{2} + o(x^2)\) 且 \(x \mapsto A\) 缓变,则定积分
可近似计算。
- \(x \to 0\) 时,\(\dv{\theta}{x} \approx 0\),被积函数近似同相,能积累起来。
- 其余 \(x\) 时,\(\dv{\theta}{x}\) 较大,被积函数相位变化剧烈,难以积累,近似为零。
因此原积分近似化为
现在计算剩下的定积分。考虑解析函数 \(e^{- z^2 / 2}\) 在辐角属于 \(\qty[0, \frac\pi4]\) 扇形的边界上的围道积分,结合 \(\int_{\R^+} e^{-x^2/2} \dd{x} = \sqrt{\pi / 2}\),可得
算术平方根
规定 \(\sqrt{j}\) 表示 \(e^{j \pi / 4}\)。
计算啁啾信号的频谱时,积分变量是 \(t\),定积分带参数 \(\omega\)。
- \(t \mapsto A\) 是门函数,确实缓变(除了个别点)。
-
\(t \mapsto \theta\) 不符合原来的要求,但它是二次函数,总存在唯一驻点 \(t_0\)(它含 \(\omega\))。在 \(t_0\) 处按幂级数展开:
\[ \theta = \eval{\theta}_{t_0} + \eval{\dv[2]{\theta}{t}}_{t_0} \times \frac{(t-t_0)^2}{2} + o\qty((t-t_0)^2). \]这就可以处理了。
最终可知啁啾信号的频谱与 \(\operatorname{sinc}\) 的类似,但相位没对齐,而是按 \(\omega \mapsto t_0 \mapsto \eval{\theta}_{t_0}\) 变化。具体来说,若 \(t \mapsto \theta = \qty(\alpha + \beta t + \gamma \frac{t^2}{2}) - \omega t\),则
还是二次函数。
10 代价函数匹配激活函数¶
2022年5月3日,2023年10月15日。
避免导数太小。
代价函数 \(J = \eval{J}_{\vb* a}\),激活 \(a_\mu = g(z_\mu)\)。希望反向传播的起始 \(\delta_\mu = \pdv{z_\mu} J\) 不致太小。
\(g\) 是 Logistic 函数时,\(g'\) 很有可能非常小。若 \(J\) 是离差平方和,则无法抑制。
若 \(J\) 是交叉熵(如上),则 \(\pdv{a_\mu} J\) 可响应除以掉,最终 \(\delta_\mu = a_\mu - y_\mu\),不会太小。
跳出来看,原来希望\(\pdv{a_\mu} J = \qty(a_\mu-y_\mu) / \eval{g'}_{a_\mu}\)。
比如 soft-max 激活函数
试试解那个方程?
若忽略 \(y=0\),则对应对数似然代价函数 \(y \log a\)。(其它输出不会放任自流,有其它样本限制着。)
交叉熵和 soft-max
\(y\) 是 one-hot 向量,\(a_i = \exp z_i / \sum_j \exp z_j\),那么
从而
-
这里是频谱密度,即单位频率中的功率,也有按单位波长中的功率算的。 ↩